大模型发布“卷”起来了。7月31日,阿里云又发布了一个推理模型Qwen3-30B-A3B-Thinking-2507国尚策略,自7月22日起,10天内阿里云已经发布了5款大模型。
具体来看,五款大模型包括非推理模型、编程模型、千问3的推理模型、业界首个使用MoE架构的视频生成模型等,覆盖多模态、多尺寸,最新发布的Qwen3-30B-A3B-Thinking-2507是对Qwen3-30-A3B模型的升级,事实上,距离后者开源才刚过去三个月。
回顾来看,阿里云从2023年初开始做模型的发布,从最初一年发布1-2个模型,到2024年基本维持一个月发布一个模型,模型发布速度正不断蹿升,“2025年本来我以为每个月可能发两三个模型不错了,后来发现远远不止”,连阿里云副总裁、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都作出了这般感慨。
为什么大模型发布越来越快了?
一个趋势是,进入2025年,AI模型技术正经历从“渐进式创新”到“指数级跃迁”的历史性转变,随着deepseek打开更多行业、人群的模型应用心智,模型厂商争技术、抢领先心智的紧张感也不断上涨。近期阿里云发布的多款模型发布时都在全球权威测评中取得领先地位,但与此同时,月之暗面、阶跃星辰、智谱等也在不断“上新”,大模型的迭代压力不断增大。
“一个模型出来以后可能占据榜单的时间差不多也就1-2个月”,徐栋表示,今天整个大模型的生态是你追我赶的过程,同时模型的类别也在增多,为了保持各个类型模型的竞争优势国尚策略,阿里云今年基本要一个月发多个模型,且要继续保持这样的速度去迈进。
另一方面,AI和云计算被视作阿里巴巴的“第二增长曲线”,阿里云正在加速推进大模型的商业化和产业落地,模型能力和“装备”齐全变得更为关键。
今年一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增长18%,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今年5月透露,AI在大中型企业的应用开始从用户侧商家渗透,此外,积极使用AI产品的客户从大中型企业延展到大量中小企业。投入3800亿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阿里云正将增长押注于未来的算力和AI需求,模型产业落地也在对大模型能力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通义万相等多模态模型的上新中,阿里未来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投资也值得关注。徐栋提到,阿里云目前希望能把全模态的模型放到不同的消费电子的硬件里,比如说汽车、眼镜等,最近很多消费电子都会跟大模型AI结合,这也是阿里云特别看好的方向。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陈杨园
相关阅读①《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发布;②我国大模型数量居全球首位;③AI投资联盟正式成立,聚焦AI领域投资。
54 07-27 21:32商汤科技CEO徐立正式发布日日新V6.5大模型以及“悟能”具身智能平台。
116 07-27 11:22这是通义千问迄今为止最具代理能力的代码模型。
142 07-23 11:50①科大讯飞发布全球首款本地大模型智能办公本X5;②惠普与阿里云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通义大模型在端侧落地;③上海:积极布局智能眼镜生产能力 发展AI+AR、AI+MR等多形态眼镜产品。
42 07-22 20:45“我甚至有点嫉妒我们的年轻一代。”黄仁勋表示国尚策略,出生在这一代的年轻人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原住民。
5 293 07-17 11:4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