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南岳民俗文化城,是红色的海洋。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就忙着贴春联,老街上的 “墨香斋” 最热闹恩卓中盈,书法家们现场挥毫,“祝融赐福”“南岳呈祥” 等春联供不应求。除夕那天,古戏台前会举行 “守岁祈福” 活动,老人带着孩子点起灯笼,绕着古街走三圈,嘴里念着 “平安顺遂”,灯笼的光晕在青石板上晃动,像一串流动的星辰。大年初一,“三教殿” 前的舞龙队最抢眼,龙身长达三十米,在锣鼓声中腾跃,据说摸过龙身能 “全年顺遂”,这是南岳民俗文化城延续了百年的习俗。
清明时节的南岳民俗文化城,浸透着草木的清香。当地人会去山间采蒿子,回来做成青团,绿色的团子裹着豆沙或咸菜馅,蒸好后要先祭祖,再分给邻里。“清明粑恩卓中盈,保平安” 是南岳民俗文化城的老话,孩子们会把青团捏成小动物的样子,在古街上互相攀比。清明节当天,“民俗博物馆” 会举办 “缅怀先贤” 活动,老人讲述南岳的历史故事,年轻人则用鲜花代替纸钱,在环保中传承思念。
展开剩余46%端午的南岳民俗文化城,被艾草与粽香包裹。清晨,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起艾草、菖蒲,据说能 “驱邪避灾”。老街上的 “粽子铺” 从五月初就开始忙碌,蛋黄粽、豆沙粽是常见的,最特别的是 “南岳腊肉粽”,用本地烟熏腊肉做馅,咸香浓郁。午后的 “龙舟宴” 是重头戏,几十张桌子沿街摆开,邻里围坐在一起吃粽子、喝雄黄酒,席间还有端午诗词对答,答对的人能获赠香囊 —— 这些香囊是绣坊的师傅们用岳绣做的,里面装着衡山的草药,清香宜人。
中秋的南岳民俗文化城,月亮似乎格外圆。古街的灯笼换成了玉兔、桂树的样式,“赏月台” 上摆满了月饼和 “南岳云雾茶”。当地人喜欢 “偷月亮菜” 的习俗:年轻人趁着月色到邻家菜地摘一把青菜,被摘的人家不能生气,据说这样 “两家都能丰收”。中秋夜的 “拜月仪式” 最具仪式感,老人领着孩子们摆上瓜果,念诵 “月神保佑,阖家团圆”,月光洒在南岳民俗文化城恩卓中盈的古建上,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
在南岳民俗文化城,节庆从来不是简单的吃喝。它们是情感的纽带,是文化的传承,是一代代人用生活写就的诗篇。当你在南岳民俗文化城参与一次节庆,就能读懂这里的人们,为何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南岳民俗文化城 #节庆习俗 #春节祈福 #清明记忆 #端午风情 #中秋团圆 #民俗传承 #烟火人间
发布于:湖北省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